人工智能人人通生态云平台

河南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2019年12月28日 星期六

咨询热线

400-6908-558

在线学习
153 人
云校学校
220 所
云校老师
158 人
云校学生
451 人
云校家长
51 人

立即报名

教学场景

您的位置:bitop交易所 > 学习天地 > 教师教学

  • 看优质青少年编程教具迸发的强大力量

    直击KOOV未来赋能中心,看优质青少年编程教具迸发的强大力量 一直以来,索尼集团致力于通过在人工智能领域深厚的行业积累以及适合课堂实际的教育经营体系来培养未来人才的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打造更加适合时代发展的教育产品,为青少年儿童赋能。不久前,KOOV可编程教育机器人首家线下学习中心——KOOV未来赋能中心成都双流万达广场店正式投入运营。 KOOV未来赋能中心成都双流万达广场店 KOOV未来赋能中心的内部整体以白色为主色调,简洁干净,又富有科技感;接待区以原木色的桌子搭配蓝色系坐墩营造出温馨舒适的环境,在这里,有任何疑问都会得到接待人员的耐心解答;与接待区相对的是产品体验区,在刚接触KOOV青少年编程时,学生和家长都不免有很多忐忑与顾虑,可以先进行体验,放心开启编程学习,家长也可以在这里等待屋内学习的孩子下课。KOOV未来赋能中心配备一间KOOV教室,老师们会在这里用KOOV的专业配套教科书教授各年级段的KOOV知识;三间KOOV实验室,实践是检验知识获得最有效的途径,学生可以尽情施展自己想象力与创造力;还有一片开放区域是留给老师学生的讨论场所,所有人都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 少年儿童们在这里提升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接触KOOV之前,心怀憧憬,带着诸多的问号而来,在走进KOOV乐园之后,将所有的问号都转变为了大大的惊叹号。在未来,KOOV还会建立更多的赋能中心,组建更强大的师资团队,服务更多家庭,让孩子们随时都能开展KOOV的学习,与所有热爱KOOV的朋友一起,开启编程新地图,抒写人生新篇章。

  • 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国:现状、问题与未来

    从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F0701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这一学科领域的申请态势来看,竞争已趋白热化,将人工智能技术向教育垂直领域进行渗透的意识已然热切,理论与实践探索正在全面铺开。当然,就目前技术与教育结合的有效性、适切性、合理性甚至合法性而言,尚需再论。以下从当前特征、现存问题与未来发展策略三个方面,尝试为洞悉“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一个立体视角。 当前两大特征 从世界范围看,不少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在部署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战略,以维系传统大国地位、保持战略主动性和战略自主权时,纷纷将美国和中国作为对标国家。中国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包括教育智能化领域的繁荣发展,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获得重大瞩目、甚至是超过预期的重视。时下的海外畅销书《第四次教育革命——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教育》中,对于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繁荣势头的浮夸解读极具代表性,该书称:“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会慢慢减弱——而中国渴望填补这一空白,努力在2030年之前将自己打造成全球首要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值得关注的是,该书所涉及的诸多议题虽有一定新意,但对于国内教育领域来说并不陌生,甚至多有超过其理论宽度的现行实践。可见,借助技术基础的繁荣发展,中国的“人工智能+教育”有着堪称热切的先行探索。 2.在线教育抗疫,激发底层潜力 02 1.先天受限,落地迟缓 2.重复建设,粗放演进 从国际经验看,不少国家对于教育与技术的结合都有相对审慎一面,尤其强调教育智能化要首先体现其价值性,然后再体现其工具性——要为承载国家的共同价值与文化基础优先做出努力。这成为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发展教育智能化的普遍起点,形塑了技术的应用方向。对照来看,中国在这一比较形而上的层面上的理性反思尚显不足。进一步,教育领域难以对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提出准确需求,而技术人员难以深度理解教育、设计出符合理性需求的应用形态——是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参与教育过程、大力发展智能教育的最为掣肘的问题。 未来发展策略:稳健以求,方能致远 对比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来看,中国教育体量巨大、东中西部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很不平衡,同时中国的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发展又处在世界前沿,诸多复杂变量和不确定因素,并不是一味地加大作为、严密规划与管控就有望起到理想效果。有必要在“有为和无为”之间进行辩证思考,明察进退,有所取舍,以粗线条引导而非事无巨细地规制来推动宏观治理,引导一线实践、中观微观、商用、民用、市场等角色发挥作用并自我调节。 如前所述,国际经验与中国发展实践都显示,相比于智能化技术在金融、营销、医疗、安防等诸多领域的率先落地与渗透,教育智能化领域由于数据储备、数据感知、数据标准化受限,跨介质互联困难,情感计算与认知计算难以突破等约束条件,自然呈现的发展规律确实是慢一拍——在发展节奏上不能急于求成。 此外,要区分群体情境下信息化教育和个体情境下信息化教育的不同规律。同辈压力和集中的时空氛围,可以让群体情境下的智能化教育更好地结合线上的优势资源与线下的立体化传授;而个人情境下的智能化教育则需要更多地探索如何维系注意力的特殊节律,尊重碎片化、娱乐化、热点化、轻量化等需求,不能过多地强调和依赖个人自律和所谓的素质素养等。 首先,智能化技术对师生微观状态的精准诊断、即时反馈、全程记录等固然有其便捷,但也有可能带给其过度关注与过度追踪,在某种程度上会将“人人皆学、处处可能学、时时可学”异化为无所不在的钳制和压力。 本文转载自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原载2020年7月28日《光明日报》第15版,作者:王晓宁,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粤港澳大湾区智能教育需求测算研究”〔61907040,国家青年基金〕阶段性研究成果)

  • 大势已至,未来已来

    教育部:2019年5城全面接受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试点 人工智能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人工智能将提升教育教学能力质量和实效 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表明: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积极应对这一战略性技术带来的挑战,抓住人工智能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推进AI在教育领域应用,转变传统应试教育观念,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实现传统教育与智能教育的跨越是当务之急。教师理应主动适应信息化,立足新时代,站在新起点,以人工智能助推教师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师素质及管理服务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能力、质量和实效。 全面普及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

  • 校地共建人工智能走进乡村课堂

    校地共建人工智能走进乡村课堂   南报网讯 (融媒体记者 胡英华 通讯员 周涛) 近日,溧水石湫街道桑园蒲小学来了一位“新朋友”——会聊天的机器人“爱宝”,引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跟这位新朋友聊天。这是南京晓庄学院的志愿者为孩子们带去的人工智能产品,除了“爱宝”,还有无人机、智能小车等。当天举行的“创想未来·STEAM科技营”活动,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科技课。  “爱宝爱宝,今天会下雨么?”“根据天气预报,今天南京是多云,没有雨哦。”在桑园蒲小学的教室里,七八个小朋友围着“爱宝”,充满好奇地进行语音互动,赞叹“爱宝”好厉害,她什么都知道。教室外,一群男生被无人机迷住,围住志愿者哥哥问个不停。  来自南京晓庄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志愿者们耐心地为孩子们介绍人型机器人、无人机、智能小车等智能产品设计原理,演示无人机飞行、智能小车自动寻迹、避障功能,还让孩子们自己体验,自己设计机器人,带领乡村孩子感受科技的神奇魅力。  活动结束后,桑园蒲小学三年级学生张云郗意犹未尽,他说:“我学会操控无人机飞行了,智能避障小车好聪明,我好想知道它是怎么避开障碍物的,期待下次课早点到来。”南京晓庄学院机器人社团社长金瑜馨高兴地说:“看到小朋友开心的笑脸,觉得一切付出是值得的。”  “本次活动是校地共建的又一个硕果。”本次活动由晓庄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桑园蒲村委党总支第一书记陈华锋牵头举办,他说,通过这次活动,带领孩子们一同走进机器人、无人机等人工智能的世界,让孩子们感受智能科技带来的乐趣,激发他们对智能科技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据介绍,自校地共建帮扶以来,南京晓庄学院以“六元课堂”“晓园云课堂”志愿服务项目,已开展课业辅导、礼仪道德、环保换客、机器人创客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100余场,300余名农村孩子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