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恋爱
2019年,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恋爱 当AI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将会产生怎样的火花?2019年,国内包括科大讯飞、百度、阿里和腾讯在内的一些AI公司纷纷布局教育赛道,由此引发了AI+教育领域一片红火。 2019年12月23日,科大讯飞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山东科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于22日收到中标通知:山东科讯成为青岛西海岸新区“因材施教”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应用示范区项目的唯一服务供应商,项目中标总金额约为8.6亿人民币。 相关数据表明,AI+教育因材施教的理念下,诸多个性化成果正在凸显。2019年高考,黄冈中学广州学校(下称“黄广”)成绩再刷新高,重本率高达81.5%,这当中离不开个性化教学背后的助力。AI+教育,使得教师备课时间平均减少53%,批改作业时间平均减少42%,课堂效率提升至少30%;老师对不同学生,可以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学生也能实现自主学习,智慧考试。 减负效能明显,学生学习成绩明显提高,教师批改作业的时间相对减少,使得AI+教育模式深入人心。在这种大趋势下,2019年AI教育交上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据了解2019半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科大讯飞实现营业收入42.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72%;实现毛利21.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1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06%;其中科大讯飞教育产品和服务实现营收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8.86%;毛利率68.53%,比上年同期增长7.84%。 同时在2019年,发布包括翻译机3.0、超脑学习机和阿尔法蛋A10等在内的多款教育和类智能硬件,基本覆盖了K12学习全阶段。 智慧校园面向各级各类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提供移动端校园智慧生态圈解决方案。 涉及的资源包括微信、腾讯云、腾讯新闻客户端、腾讯地图、腾讯视频、腾讯优图人脸识别技术和腾讯翻译君语音识别技术等,通过这些资源互连,最终实现包括智慧教学、智慧办公、智慧家校、智慧宣传和智慧安防等场景。 2019年10月29日,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成都峰会启动。在智慧教育分论坛上,腾讯教育正式对外发布了全新升级的智慧校园2.0版本。 发布教育信息化产品“钉钉未来校园” 同时,未来校园解决方案还包含全系列智能硬件产品,覆盖了校园安全、智能教室、家校共育等各个环节。比如人脸识别、一键云打印、无线投屏、智能会议室、智能大屏等,通过智能物联技术,保障校园安全,并让教职工的日常工作更加简单高效。钉钉提供电子班牌、校园电话、校园支付、智能体检等产品能力,可以实现学生成长瞬间的记录,让每个家长能够实时了解孩子的运动健康和在校情况,拉近学校和家长的距离。 百度 百度智慧课堂是百度教育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重点打造的一款以优质资源为核心,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学习场景深度融合,整合了多达2亿优质资源来辅助教师教学,以及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优质资源服务平台。 百度智慧课堂高校解决方案在现有的基础上,利用AI知识图谱,语音识别,搜索聚合技术,语言翻译技术,图象识别技术等多项技术,形成完整的智慧图书馆解决方案,以提升高校的管理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联想 2018年11月29日,联想发布了主题为“智慧教育·成就变革”的联想智慧教育解决方案,基于“联想智慧教育解决方案全景图”,联想打造了“教学、教务、教研”的智能化场景创新,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创新,并将“教、学、考、评、管”的链条形成闭环,实现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全方位满足教育信息化2.0对技术和服务的要求。 为济南市历城区初级实验中学提供了“智慧班牌、智慧课堂、常态录播和IDV云教室”解决方案,实现了对课前准备、课中互动教学及课后效果反馈等全教学周期的高效管理。 与西藏自治区教育厅签订帮扶项目协议书,为西藏建设的28个智慧教室将在年内建成,让智能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教学方式进驻西藏地区,真正惠及更多师生。 截止2019年,联想大象创新教室已落地60余所学校,包含K12阶段的公立校、国际校、大学院校等。 自2015年起,随着AI成为热门话题,“AI+教育”也成为教育领域最为关注的趋势之一。据FirstInsight极致洞察统计,自2018年至今,宣称拥有AI技术的教育企业共有近130起融资,交易金额近200亿人民币。在百度、阿里、腾讯和科大讯飞、小米等一级市场投资火热的同时,二级市场中,包括K12双擎新东方、好未来、独角兽英语流利说等也纷纷在“AI+教育”赛道布局。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国内AI教育领域形势向好,正在向着普及的角度延伸。
-
用现代化教育理念发展“人工智能 教育”
用现代化教育理念发展“人工智能 教育” 有媒体援引华中师范大学校方消息称,该校整合相关学院与科研资源,组建了人工智能教育学部,以推动学校进行教育变革、创新教育技术的能力。该校将建设“人工智能 教育”集成攻关大平台,构建“人工智能 教育”复合型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未来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学生实行精准教学、个性化教学,这是很多推崇“人工智能 教育”的教育者的一致理念。事实上,我国有的中小学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实时监控学生的表情、动作,并通过监控采集的学生信息,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反对者则认为,把学生置于监控之下采集学生信息,涉嫌侵犯学生的隐私,也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让学生养成表演型人格。此外,依赖人工智能的监控信息而非课堂教学观察学生,也可能会导致教师能力退化。 以大数据在学生评价中的使用为例,有的学校迷恋技术手段,在校门、教室、食堂等多个场景中都安装人脸识别或打卡系统,以此记录学生全周期的活动轨迹及信息,并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做法,让学生毫无隐私可言。而有的学校大数据赋能教育的实践是,通过老师对学生的写实、个性化日常评价以及学生自己上传的学习生活记录来采集相关信息,之后用大数据系统进行分析,这种做法坚持了基本教育伦理,强调教师与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而非把评价都交给机器。 在关于“人工智能时代哪些职业最不可能消失”的相关预测中,教师被列为其中一种。这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教师是有灵魂和情感的职业,对学生因材施教,主要应该依靠教师的个性化指导。培养未来教师,推进教师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要培养学生掌握在线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技术,但不能夸大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作用,甚至滥用人工智能。大学成立人工智能教育学部,这是必须首先厘清的问题。
-
人工智能进课堂,南洋中学推动科技教育成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核心内动力
教育机器人、智能飞行器、计算机编程进入课堂,人工智能让高中生的劳技课走出“传统”、进入“未来”。日前,“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科普创新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南洋中学举行,作为市科技教育示范校,“百年老校”南洋中学将在劳技课和拓展课上全面引入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创新实验室,以此提升学生科学技能和创新素质,推动科技教育成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核心内动力。借助人工智能教育新平台,南洋中学的科技教育也将实现“加速跑”,迈上新高度。 揭牌仪式上,上海臻展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与南洋中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青少年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课程研发及师资培训等方面展开广泛深入合作,为人工智能进校园提供校企合作新模式。这意味着未来在南洋中学的劳技课和拓展课上,学生们将有机会在创新实验场所接触到无人机、VR、3D打印、编程、表演机器人等,全面提升人工智能科普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据南洋中学党委书记陈宏观介绍,南洋中学的人工智能课程,将在已有的“机器人基础技术教学”课程的基础上,添加人工智能元素,形成“创意智能机器人制作”拓展课程,以及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下的智能应用课题设计等初阶和高阶课程内容,面向不同年级和不同学力的学生。学校的创新实验场所包括“创新教学区”和“开放实践区”,其中创新教学区为日常的学习和展示场所,分为2个人工智能创新教室与1个展示空间;开放实践区是学生深入参与相关创新设计作品的开放式验证场所,是课堂式教学活动的拓展与延伸。 南洋中学校长陆军也表示,结合人工智能发展前景,南洋中学将在本学期期中考试后,率先在高一年级每周一节的劳技课上推出“创意智能机器人制作”基础性课程,并实现高一年级学生全覆盖;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在每周再选修两节拓展课,涉及智能应用课题设计等初阶和高阶课程内容,未来这些课程还将向其他年级推广。“我们希望借助这些人工智能方面的课程,激发学生对AI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实践研究和做课题,提升思维和创新能力,进而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这也是与高考改革中‘两依据一参考’的‘一参考’相契合的。”陆军强调。 其实,早在今年年初,教育部就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新课标”的重点是加入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处理等,具体来说,就是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生,在信息技术必修课程中,大幅度提升了在编程、计算思维、算法方面的思维要求,以及人工智能、开源硬件、网络空间安全等知识面要求。为此,南洋中学此次专门与臻展教育合作,就是为了在研发课程、培养师资力量的同时,打造校企合作的多层次课程体系。上海臻展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吕良岳表示,他们将为南洋中学提供“解决方案”,通过引入交大等专家教授智库,打造以教育机器人、智能飞行器、计算机编程等全方面体现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等技术综合运用载体的创新实验室。“我们会结合南洋中学的实际,和科技老师一起开发多层次课程体系,既有面向全体的普及教育、选修的跨学科实践应用,也有少数学生参与的研究型项目等,为学生提供人工智能学习体验平台。” 在当天的揭牌仪式上,徐汇区团委副书记王安华也宣布,今年5月,“2018徐汇区青少年智能创新嘉年华”将如期举办。作为一场面向孩子们的科创嘉年华,本次活动将通过多项互动活动,让孩子和家长了解人工智能,锻炼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嘉年华还将采用集章抽奖的活泼形式,吸引孩子们参与“火眼金睛”“机械战臂”“足球德比赛”“绝地枪王”“我是小小工程师”“场地搬运赛”等活动,寓教于乐,为孩子们带来一场科创盛宴。
-
厦门市启动小学教师人工智能教育专项培训
7月7日,厦门市“人工智能进百校”项目小学教师专题培训正式启动,来自于全市69所学校的156位小学教师齐聚厦门二实小,开始为期三天的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专项培训。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飞速发展,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结合厦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部署,在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市实施了“人工智能进百校”计划,在100所学校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室,从今年秋季起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试点。 通过推动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教育,让更多学生能感受体验到人工智能技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探索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趣,为培养人工智能人才奠定基础。 此次培训专门邀请了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人工智能方向评审专家、深圳优必选副总裁庞建新博士做了AI发展简史专题讲座,中央电教馆“优创未来”人工智能项目设计专家胡作教授以面向未来如何开展AI教育为主题做研讨交流。通过专业讲师的系统指导和技能与实操培训,让参训教师初步掌握基础的人工智能课程相关技能及教授方法,提升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能力,以保障人工智能课程的实施。 本次培训由厦门市教育局主办,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