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AIIA杯人工智能医疗大赛报名启动
当我们畅想智能医疗的未来图景, 远程会诊、手术机器人、辅助诊断、医院管理……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 聚焦AI抗“疫”, 由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杭州未来科技城三大权威机构联合主办 三甲医院鼎力支持 期待你的参与! 8月13日-9月18日(24点截止报名) aiia.zihse.com
-
2020全国人工智能大赛在深启动
2020全国人工智能大赛在深启动 据悉,2020全国人工智能大赛是由深圳市政府主办,鹏城实验室和AITISA联盟联合承办的高规格赛事,聚焦学术关注度高、产业应用广阔的人工智能领域。大赛以“AI赋能视界”为主题,在三个新方向上进行探索,即新赛道、新平台、新生态。本届大赛新增“AI+无线通信”“AI+遥感影像”两个赛道,保留了“AI+行人重识别”赛道。 鹏城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邹鹏表示,在全球协力抗疫背景下,人工智能被赋予更多期待和重任,而通过比赛来提高科研水平,正是目前国际流行的做法,全国人工智能大赛就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撬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让这个赛事在深圳落地生根,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
两大编程赛考组织强强联手,NCT等级考试与蓝桥杯大赛达成合作
近日,由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组织研制、清华大学领衔起草等级标准的NCT全国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测试再获行业权威肯定,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的蓝桥杯大赛青少组成立赛考联盟,共同推进青少年编程教育的长期普及与发展。 NCT全国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测试组委会负责人表示:“所有NCT等级考试的考生,凭借成绩通过的证书即可直接晋级蓝桥杯青少年创意编程大赛全国省级选拔赛。” 据介绍,蓝桥杯为国内编程教育领域的知名权威品牌,由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旨在促进软件和信息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多年来,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超过1300余所院校,累计40万余名学子报名参赛,IBM、百度等知名企业全程参与,成为国内始终领跑的人才培养选拔模式并获得行业深度认可的IT类科技竞赛。 为推动青少年编程教育的普及发展,为中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后备力量,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举办的“蓝桥杯大赛青少年创意编程组比赛”正式推出,面向全国中小学生普及青少年对人工智能设计的相关认知和技能,提高青少年的创新能力。 蓝桥杯大赛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编程学习在全球范围内呈现爆发式增长。我国教育部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实施强基计划,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而清华大学近日公布的强基计划基础理科学术类招生专业中,包括了信息与计算科学,旨在选拔并培养在基础理科领域有突出特长且有志于从事相关基础研究的学生,可见编程的吸引力在人工智能时代愈发显著。我们也看到了NCT全国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测试率先举办了线上考试,也是国内最先完成考试平台、考试方案、真题试卷CELTSC标准符合性认证的等考项目。很高兴,我们找到了合适的同行者。与国内专业性和规范程度最高的青少年编程测评平台同行,以公平公正、平等、多元、诚信与创新出发,共同致力于青少年编程教育普及与发展,探索青少年编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NCT全国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测试作为目前国内首个完成考试平台、考试方案、真题试卷CELTSC(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暨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标准符合性认证的等考项目,以清华大学领衔研制的《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标准为考试依据,是国内专业性和规范程度最高的青少年编程测评平台。 2020年,受疫情影响,为保障广大家长学生的健康,NCT组委会迅速开展组织形式变革,将线下考试搬到线上,升级人工智能考试系统。为确保在线考试的公平公正,线上考试系统特别设置生物特征身份核验功能,防止替考等违规行为,配备了严密的防作弊系统。借助深度学习算法的计算机视觉感知技术,覆盖了考试视频监控的全感知前端、计算大脑、展示分析后端,建立起了智能监考的 AI 感知分析体系,系统通过深度学习算法等技术,能实现实时跟踪,分析出考场异常行为。通过对考生动作的骨骼行为分析,对违纪行为进行提示和报警。而一旦发现大动作、使用手机、离开座位、切屏等行为,系统就会发出警告。相应的视频也会被上传至云端,作为电子证据。为方便考生提前适应线上考试环境,NCT组委会贴心地在考前安排了设备检测与多场模拟考试,专门成立技术及答疑专项小组跟进考生在线考试服务。 这套成熟稳定、高度智能化的反作弊系统也得到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CELTSC)标准符合性认证专家的高度肯定,在青少年编程能力评估组织形式的变革与创新方面堪称一大创举。不仅为考试提供了安全、公平的考试环境,同时作为考试管理,考生智能化鉴别,以及基于人工智能、行为数据分析比对的防舞弊管理的创新技术举措,也是考试技术与服务领域的专业性和领先性的体现。 最终,2020年春季NCT全国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测试线上考于4月18日、4月19日成功举办,并得到了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考生、港澳台同胞及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地区华人考生的关注与参与,受到包括人大附中、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武汉市实验外国语学校等名校为代表的全国数千所中小学校考生的热烈支持,累计有200余家编程教育企业或机构参与了本次测评。作为国内首家举办青少年编程线上考试的等考项目,以其先进完善的AI智能监考系统和专业的考评服务,受到广大学校、家长及考生的认可。 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的蓝桥杯大赛青少组与NCT全国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测试达成的赛考联盟中,我们能看到双方的合作在连接竞赛与考试之间作为重要桥梁的重大意义,从中也能看到双方有着巨大的协同效应,相信双方会共同助力青少年编程的多领域交流与融合,尤其是探究青少年编程竞赛与青少年编程考试如何相互促进,助力青少年编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将能在人工智能时代赋能整个青少年编程教育行业,助推编程教育普及与发展。 据了解,2020年春季NCT全国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测试成绩将于5月中下旬公布,获得成绩通过证书的考生可直通2020年蓝桥杯省赛。考生可留意NCT全国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测试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测试”)的后续通知。
-
头号玩家:北师大附中首届编程赛纪实
编程马拉松 在北京师大附中 IT 社社长李秉烜的想象中,附中第一届编程比赛的作品发布会现场本应是这样的—— 百年礼堂里一片漆黑。台下人不多,但也将近一百,坐满前四排座位。音乐响起——纯音乐,「Let’s play again」。幕布缓缓拉开,一道追光投在舞台中间,副校长梁原草随即亮相致辞,观众掌声雷动。参赛选手逐一走上舞台介绍自己的作品,背后高 6 米、长 15 米的巨型 LED 屏幕上播放着演示幻灯片,如同乔布斯的苹果发布会。甚至可以更吸引人,比如让每位选手和台下观众互动,以便让观众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作品。 这一设想在去年暑假时就已成型。那时,李秉烜刚刚当选附中新一任 IT 社社长,开始思考社团未来的发展机会。普及编程是大势所趋,也是国家计划。2017 年 7 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特别强调要在中小学推广编程教育。而实际上,如今也已经有教育机构开始增设面向幼儿园的儿童编程课了。开发程序的门槛确实正越来越低,面向大众的入门级、「傻瓜」式编程软件层出不穷。一部分人的共识是,也许用不了几年,计算机编程语言就会成为一门新的通用语言。到那时,定义「文盲」的标准也许不再是是否识字,而是是否能够理解程序语言。在著名互联网社区知乎上,已经有网友开始讨论「编程在未来会成为像开车一样很多人都必须掌握的技能吗?」 附中首届编程赛并列冠军谷雨 冠军 得知自己取得并列第一名的消息时,正在寒假中的北京师大附中高二 10 班学生谷雨刚刚抵达旧金山国际机场。那是当地时间下午 1 点多,比奖项公布晚了近 3 个小时。他没有立即回复,甚至直到现在,他都不知道另外几支参赛队伍的作品是什么。他只看到有人评论,「谷雨果然厉害」。 事实上,他本该在北京得知这一结果。发布会原定为在寒假第二周的周五和周六晚上举行,每支队伍轮流直播介绍自己的程序,并等候组委会给出最终评分。但由于多数队伍无法参加,组委会不得不将发布会推迟一天。谷雨在选手微信群里看到这条消息,随即震惊,连发了三个问号。他本该在那天收拾行李准备出国,没打算自己直播,只想在直播间里看看其他选手的作品展示。而如今,这一计划被彻底打乱。 本来,谷雨对作品发布会的设想与李秉烜一致。礼堂,大屏幕,像乔布斯一样演讲。他为此提前一天专门用三个小时准备了发布会上需要用到的软件和演讲 PPT ——和苹果发布会一样的黑色渐变背景。「一切都做好了」。但发布会未能如约开幕。 现在,一切设想都彻底落空了。他感到有些气愤,在自己的程序开发日志顶端用粗体增加了两行内容:一个「严厉谴责」,一个「严厉批评」,均以三个感叹号结尾。 这一日志里记录了他每天对程序更新内容的介绍,他本希望在发布会上就此向大家展示自己程序的逐步迭代升级。但直播出现了重大事故。软件演示阶段没能完成,他只是快速地念了这两句话,随即关闭了日志。他始终没在耳机里听见自己的声音,又由于关闭了直播时的实时弹幕系统,他甚至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这两句话,更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看自己的直播。 乔清瑀正在直播中 第二天,比赛结果公布,乔清瑀与谷雨并列第一。 可谷雨并不开心,他觉得比赛有些不公平。赛制最初规定选手需使用的编程软件是面向大众的入门级软件 App Inventor,他按规矩遵守了。而有其他选手使用了更专业的软件,组委会也允许了。他认为这让原先对编程技术的比拼变成了软件工具的比拼。就好比在一次设计大赛中,本规定大家都用美图秀秀做图,却有选手用了 Photoshop 完成作品。毕竟,用专业软件写代码编程的效果会更好。他认为组委会的威信力不够,不应该出现这样一再更改规则的行为。 作为组委会核心成员,事实上,李秉烜也对比赛进行到如今地步有些失望。虽然线上发布也有优势,参赛选手压力小、互动性更强,但毕竟没能达成他想要的轰动效果。而不到两个月前,他还曾经觉得「到目前为止,一切都进展得很好」。 那时,为期 12 天的「马拉松」比赛截止日期刚刚来临,8 支队伍都上交了各自作品,让他有点喜出望外。但之后,「人越来越少」,他只能不断妥协。 如今复盘起来,似乎也只有在这 12 天里比赛是完全按计划进行的。 IT 社社长李秉烜 改变世界 迟到了 55 天的发布会终于开始。李秉烜对电脑屏幕说道:「这里的年轻人正在改变未来的世界」。 待所有参赛选手直播结束后,李秉烜需与组委会一起计算每队分数。各队总成绩由创意分、技术分、观众评分等 5 项构成,除依据总成绩排名评出冠、亚、季军外,还有最佳程序结构奖、最佳设计奖及最佳发布会奖等 4 个单项奖。 李秉烜还为比赛设置了加分项,如果参赛队制作的程序主题与加分项相符,则将该队应得总成绩的 18% 计入最终总成绩。本届编程赛的加分项是「历史」。显然,乔清瑀的校园寻宝程序与此相关,获得了加分。也有选手认为这样的加分设置并不合理,会破坏比赛平衡。 无论如何,附中首届编程赛的最终结果已经尘埃落定。谷雨与乔清瑀总分并列第一,但谷雨多得到了最佳程序结构与最佳设计两个单项奖。 这是谷雨意料之中的事。「我相信,所有参赛队伍中,没有一个人是和我一样用心的,就是真的是每天都要花三四个小时去做这件事情。」他认为选手的能力与知识都可以通过比赛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但前提是,「要有一个认真的态度」。他不希望校园内的编程赛最终成为一个只有高手才能参加的比赛,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样的话,这个比赛的意义也就更加地凸显在于创造力、好奇心和持之以恒的态度上,而非技巧、知识、能力。」 对谷雨而言,编程的乐趣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我创造了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由我做主。 李秉烜则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不是在遥遥无期的将来,而是半年后。他已经开始着手准备附中第二届编程赛,目前进展顺利,已经「找到了很多愿意帮助我的人才」。他将首届比赛视为一次实验,「效果虽然不是很理想,但是我看到了希望」——有些之前从没有接触过编程的同学也来参加了比赛。有一位在机器人社团负责机械结构的高一同学,参加过这次比赛后,在之后的机器人活动里主动要求到程序组学习,还给编写机器人程序提供了很多建议。这是这次比赛中难得的惊喜。 发布会直播结束几小时后,所有奖项评选结束。李秉烜在选手微信群里再次重复了这句话:「相信这里的各位都将改变世界」。他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