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人人通生态云平台

河南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2019年12月28日 星期六

咨询热线

400-6908-558

在线学习
153 人
云校学校
220 所
云校老师
158 人
云校学生
451 人
云校家长
51 人

立即报名

学习场景

您的位置:bitop交易所 > 学习天地 > 学生编程

  • 武汉约100所中小学将试点AI课,中小学AI教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武汉约100所中小学将试点AI课,中小学AI教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 智慧校园又添实力“新宠”!郑州47中“人工智能教学中心”欢迎您

    智慧校园又添实力“新宠”!郑州47中“人工智能教学中心”欢迎您

  • 全国首个人工智能高中课堂在市西中学开课半年记

    全国首个人工智能高中课堂在市西中学开课半年记 原标题:全国首个人工智能高中课堂在市西中学开课半年记 在美国影星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碟中谍4:幽灵协议》中,特工能通过佩戴的隐形眼镜捕捉过往的行人面部特征并实时识别身份信息,随后快速锁定追踪目标。未曾想,这原本只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人脸识别技术,已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甚至走进普通的中学校园——在静安区市西中学的人工智能实验室门口,人脸签到系统会一一记录下来访者的人脸、时间、位置等信息。 半年前,这所学校成为“初尝螃蟹者”,开出全国首堂面向高中生的人工智能课程。半年后,“AI”对市西的学生而言不再是陌生词。未来,随着课程和实践项目的深化,校园会变得更“智慧”。 图说:市西中学的人工智能实验室 新民晚报记者 马丹摄(下同) AI课堂从“应用”入手 无论是深度学习,还是神经网络,原本听上去很是炫酷的AI,其实时常要和一堆单调的代码打交道。如何将枯燥的计算机理论深入浅出地解答给零基础的高中生听,这是授课老师钱晋在AI课堂上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对他自己而言,也面临着一次转型——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专业硕士毕业的钱晋从接下这门课开始,就意味着二次学习和培训。他说:“我们并没有比孩子们超前多少,也在边学边摸索。”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前沿科技,钱晋的课堂上,好玩的例子比数学公式多得多。比如,“通过人脸识别功能来按人脸、衣服、场景等分类整理相册”,“提取脸部106个关键点特征就能进行比对确认以实现人脸签到”…… “图像识别技术”课引入了大量科普内容和实例。钱晋说:“AI课堂,其实很朴素。学生们往往坐在电脑前听课,再用电脑上的教学实验平台进行操作实验。最终,只有部分实验项目才会转化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而在市西的AI实验室里,声控无人机、魅力值测试机、无人车、可以对话的智能音响等,都是可见可摸的实际应用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何为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虽然涉及一些高深理论,但这并不是高中教学的主要目的。学生能够了解新技术,掌握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拓展思维、培养兴趣,这才是课程要倡导的方向。”课程负责人、市西中学副校长林勤说,AI课堂从“应用”入手,或许就是“正解”。 图说:市西中学的人脸签到系统 探索个性化校园学习 2017年7月,国务院颁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规定“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一场人工智能基础教育运动随之展开,其中,市西中学是走得比较快的“先行者”。林勤说,信息技术引发教育的变革,引入AI课程是为了让学生尽快感知高科技时代的技术。因此,今年年初,在商汤科技和华师大慕课中心的指导下,市西中学建成了全国第一个基础教育阶段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并首次推出高中版《人工智能基础》校本教材。而且,在商汤的支持下,市西有一套完整的计算中心和实验平台,大功率的超算服务器可以支持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的计算。 目前,市西的AI课程在高一、高二学生中作为选修课试点。已经上了半年课的高一(2)班张哲诚目前正专注于他的“风帆车项目”。“这个项目是通过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来模拟风帆车的上亿次活动,得出风帆车的运动规律。”张哲诚说,信息时代,外卖服务、共享单车等前沿的技术和软件都改善了生活,而人工智能无论是在现阶段还是未来阶段,都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让人们的生活又往前一大步。“这是我最感兴趣的、也是将来最想做的事。” 图说:人脸签到系统 林勤透露,超级计算机除了支持学生上课,还有很大“潜力”,依托这个“潜力”未来学校的AI课堂将有“五年三步走”的发展蓝图。“首先,我们会开拓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载体,让学生的研究可以落实到这些载体上,而不仅仅拘泥在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上。其次,将探索人工智能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比如,通过学习结果的分析和统计,针对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提供个性化学习进行精准指导;开发课堂情绪管理系统,利用摄像头拍摄下学生们的上课表情,在通过智能分析跟踪学生的思维、情感、注意力、劳逸程度等身心状况,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出更好的判断。”

  • 湖南中学首次开设人工智能课程

    对于人工智能这个词语大部分人都不陌生,大多数人都觉得人工智能很高端、很神奇,存在于高校和研究所,离我们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有点远。但就在11月22日,长沙市十一中第一堂人工智能课程开课,这也是湖南省中学开设的第一堂人工智能课程。在中学上人工智能课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11月22日,长沙市十一中K1903班教室,一台扫地机器人在讲台附近卖力地工作,不时碰壁的模样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特聘教授贾丽丽告诉同学们,扫地机器人就是人工智能的一种,同学们嘲笑它傻乎乎的时候可以找出它的缺点,将来进行改进。 据悉,这堂课是全省中小学开设的第一堂人工智能课程,同学们在这节课上了解了人工智能的简史,也了解了全球人工智能的最新进展。贾丽丽教授列举了人工智能发展历程中的各个阶段、特点、成就和困难,还认识了课程实验平台:商汤SenseTime。整个学期下来,同学们会完成25个学时的学习,最终用“实验+报告”的方式进行考查。 贾丽丽教授介绍,人工智能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python编程、图像处理基础与深度图像理解、机器学习初步、自然语言处理等内容。在中学开设人工智能课程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让学生了解并理解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和影响。她特别强调,在各国抢占人工智能蓝海的今天,高中阶段仅培养信息特长生可能是准备不足的。“就像大学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一样,高中阶段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人工智能的感知力,用人工智能的视角和思维去理解和发现社会生活的问题。不管是对普通劳动力的知识构成,还是对科研人员的前期准备,都是有意义的。” “人工智能项目是落实教育现代化基本理念的具体行动。”长沙市十一中校长聂庭芳认为未来校园会是人工智能的天下。进入校园时,同学们随身携带的手环会告诉班主任和家长孩子的定位和一天的课表,在座位上坐好,人工智能助教会把当天各学科的知识同步到孩子们的电脑上。数学课上,学生会收到一份私人订制的电子习题集,生物课上则可以戴上VR眼镜,完成虚拟的解剖实验。“我们现在的校园是以情感延续为主,一旦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就可以打造‘教育+科技’的全方位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