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盐田是创新创业的蓝海
人工智能“大咖”黄鼎隆:盐田是创新创业的蓝海 “盐田拥有创新创业发展的蓝海” 令黄鼎隆感到幸运的是,博士阶段能够师从美国工程院院士加弗尔·萨文迪,他是人因工程与人机交互领域的泰斗级人物,跟随他学到非常多前沿的东西,而且人机交互的研究,是一种跨学科的创新型研究。 刚创立公司一周,黄鼎隆就接到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当时整个团队只有3个人,大家拼尽了全力,出租车上、飞机上都在写代码,在家里也通宵达旦地做开发。“凭借着我们领先于行业的用AI识别物品的产品和技术,夺得当年总决赛团队组一等奖。”黄鼎隆说。在此之后,码隆科技还先后在计算机视觉世界三大顶级会议CVPR上荣获人工智能“世界杯”。WebVision挑战赛、G20“创新企业奥林匹克”竞赛等世界级比赛中斩获冠军,在业内被称为“冠军收割机”。 “在创业道路上,我们获得了盐田区政府在资金、政策、办公场所等方面的许多支持。在区政府的扶持下,我们有幸和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联合成立了人工智能与人机交互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将重新定义人与机器的分工协作。”黄鼎隆说。 “码隆科技要继续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结合,持续实现真正的技术商业落地。” 说这句话的时候,这个在盐田成长起来的创业者目光看向窗外,那里群山环绕,碧海涛涛,一批创新科技企业正在成长壮大。
-
王耀南院士:人工智能为教育变革提供新路径
人民网北京8月25日电(孙竞)随着互联网、5G、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组合创新,人类教育迈进“智能时代”的重要当口。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2020全球智慧教育大会20日至22日举行,湖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南分享了智能机器人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和未来趋势,并就“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接受了人民网记者的远程采访。 王耀南院士介绍,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师队伍,总人数超过1600万。同时,中国慕课的数量和应用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拥有超过2亿人次的学习者。知识的获取和传授方式已经发生重要变化,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正推动着智能学伴、虚拟教师等新型角色的产生。 在谈到“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教育”,王耀南解释说,人工智能赋能教师,将改变教师角色,促进教学模式从知识传授到知识建构的转变,同时缓解贫困地区师资短缺和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人工智能赋能学校,将改变办学形态,拓展学习空间,提高学校的服务水平,形成更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治理,将改变治理方式,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资源配置的精准化,加快形成现代化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培养也是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教育变革提供了新路径,挑战与机遇并存。一切的科技进步需要由教育来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的创造性人才。”王耀南提到。 智能时代的教育将如何发展?王耀南院士强调,未来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实现更加多元、更加精准的智能导学与过程化评价,促进人的个性化和可持续发展。 “希望我们的教育领域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为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贡献力量。”王耀南说。
-
中国科研机构探究生物智能与人工智能交叉学科
中国科研机构探究生物智能与人工智能交叉学科 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记者车云龙 刘欣)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智源研究院”)24日在北京启动“人工智能的认知神经基础”重大研究方向,旨在将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和信息科学交叉融合,推进生物智能与人工智能相互促进。 黄铁军说,为了加强认知神经基础,智源研究院将相继研发高精度精细神经网络仿真系统、大规模脉冲神经网络系统和高精度大规模通用智能模拟系统等基础设施,开发并开放一个通用智能训练和测评系统,即“广义图灵测试”。 “人工智能的认知神经基础”重大研究方向由清华大学教授刘嘉担任首席科学家,并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杰出中青年学者。 智源研究院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聚焦人工智能科技前沿的新型研发机构。此次发布会以线下和线上的方式同步举行,来自人工智能领域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代表出席了线下发布会。
-
我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培训班开班
焦作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培训班开班 8月21日上午,为期3天的焦作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培训班在焦作迎宾馆开班,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箭与航天技术专家、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高级顾问龙乐豪以《走向航天强国》为题作开场报告,副市长薛志杰致欢迎词。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早、投入大,基础相对较好,目前正在积极申报河南省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在此次培训班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教育部信息课标组、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专家、教授结合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分别作培训报告,并对我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给予指导。 薛志杰指出,希望参训人员珍惜学习机会,认真学习领会,真正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推进我市人工智能教育快速发展。
-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有哪些方向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有哪些方向 研究者普遍认为,随着教育改革和人工智能的普及,校园智能化建设也已从数字校园向智能校园迈进。校园管理者一直在寻求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师生、家长协同教育,而传统的校园系统建设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学校教学,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智能校园系统便应运而生。 AI系统助力打通数据孤岛 然而常见的互联网教育模式都集中在了在线学校,校园直播等同质化教学模式上,像早期的雅虎,通过人工堆砌内容,单纯地把线下模式搬到线上,并没有哪一种方式能够彻底解决教育方面数据孤岛和学校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决策问题。 就拿上海建青实验学校的深兰一手通系统应用来说,学校通过这种人工智能系统实现了学生学习统计管理、无人图书借阅、无人体育器材领取等教育智能化管理。 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养料”,教育人工智能的关键瓶颈在数据,不同教育系统、平台间的数据没有开放和共享,信息孤岛现象严重,难以采集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数据,没有数据就没有智能。 人工智能助力学习智能化 1)自动批改作业 它将提高英语翻译软件或程序翻译的准确性,解决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问题。语音识别和语义分析技术的进步,使得自动批改作业成为可能,对于简单的文义语法机器可以自动识别纠错,甚至是提出修改意见,这将会大大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 2014年到2015年投资比较火爆的拍照搜题软件,都是借助了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学生遇到难题时只需要用手机排成照片上传到云端,系统在一到两秒内就可以反馈出答案和解题思路,而且这类软件不仅能识别机打题目,手写的题目的识别正确率也越来越准,目前达到了70%以上,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试想一个场景,当某学生在查询自己的期末成绩的时候,他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分数,还附有一份“诊断报告单”。通过这份报告,他不但可以了解到自己学科板块知识点和能力点的掌握情况,还能看到对自己的优势、劣势的学科分析。通过这些数据为每个学生进行“画像”,从而找到提升成绩的方法。这就是借助大数据的帮助,通过对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与成效的数据统计,诊断出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和学习需求的不同,以帮助学生和教师获取真实有效的诊断数据。 4)学生上课专注度监测 有几家公司,如Content Technologies、Carnegie Learning、DeepBlue Technology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体态识别、情绪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做到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动作、行为表现进行分析,帮助老师、家长更好的了解到学生情绪和学习状态,通过智能决策,及时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 人工智能教育未来的展望 尽管教育工作者、心理学家和家长们,对于人工智能教育有不同的看法,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这一新兴技术,正在改变教育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