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工智能本科专业需要怎样的课程体系(三)
高校人工智能本科专业需要怎样的课程体系(三)
四、结语
人工智能本科专业作为高校本科层次的一个新兴专业,应时代和国家需求而生,肩负着培养人工智能领域高端技能人才,并以高端人才和科研成果占领全球科技创新制高点的重要任务。为建设好这一专业,各高校必须立足课程体系建设这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从认识层面,对“确定什么样的人工智能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培养人工智能本科专业人才”以及“用什么样的课程内容培养人工智能本科专业人才”等根本问题进行宏观把握和总体设计;从实践层面,对人才培养目标模糊、跨学科平台和模块课程建设落后、课程内容脱离科研和应用等高等教育实践中的固有问题进行有效探索和改革。因此,我国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打破传统桎梏,借新兴之势全面创新课程体系:厘清课程目标,回应国家需要,发挥各校优势特色;创新课程结构,明确能力模块,合理安排不同模块关系;优化课程内容,打牢基础、聚焦专业、学科交叉、面向应用,构建 “厚基础、强专业、宽领域、重应用”的人工智能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EB/OL].[2019-10-15].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1034/
s4930/201903/t20190329_376012.html.
[2] 吴飞,杨洋,何钦铭.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思考:厘清内涵、促进交叉、赋能应用[J].中国大学教学,2019(02):14-19.
[3] 武建鑫.重塑自身以塑造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MIT方案”[J].比较教育研究,
2020,42(02):24-31.
[4] 张炜,王良,钱鹤伊.智能化社会工程科技人才核心素养:要素识别与培养策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04):94-98+106.
[5]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中心. Vision and Mission [EB/OL].[2019-10-15].https://dsair.ntu.edu.sg/aboutus/Pages/VisionMission.aspx.
[6] 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Introductionof Bachelor of Science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EB/OL].[2019-10-16].https://www.cs.cmu.edu/bs-in-artificial-intelligence.
[7]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与工程学院.Bachelorof Science in Data Sci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ew programme fromAY18/19 onward)[EB/OL].[2019-10-16].http://scse.ntu.edu.sg/Programmes/CurrentStudents/Undergraduate/Pages/DSAI.aspx.
[8] 新加坡信息通信媒体发展管理局. 新加坡技术转型路线图报告[EB/OL].[2019-10-26].https://www2.imda.gov.sg/programme-listing/technology-roadmap.
[9]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与工程学院.Overviewof AUs requirement[EB/OL].[2019-10-16].http://scse.ntu.edu.sg/Programmes/CurrentStudents/Undergraduate/Documents/2018/AY1819%20SCSE%20DSAI%20%2813%20Sep%202018%29.pdf.
[10] 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Curriculum[EB/OL].[2019-10-16].https://www.cs.cmu.edu/bs-in-artificial-intelligence/curriculum.
[11] 黄河燕.新工科背景下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9(02):20-25.
[12] 吴婧姗,王雨洁,朱凌.学科交叉:未来工程师培养的必由之路——以机器人工程专业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02):68-75+98.
[13] 浙江大学求是新闻网. 浙大招收首批人工智能专业本科生:学什么,怎么教[EB/OL].[2019-10-18].http://www.news.zju.edu.cn/2019/0415/c23245a1172087/pagem.htm.
[14]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智班概况[EB/OL].[2019-10-18].http://iiis.tsinghua.
edu.cn/list-127-1.html#class25
[15] 刘进,吕文晶.人工智能创新与中国高等教育应对(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9(02):62-72.
[16] 王雪,何海燕,栗苹,张磊.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研究:回顾、比较与展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01):42-51.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EB/OL].[2019-10-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7062/201804/t20180410_332722.html.
[18] 顾佩华.新工科与新范式:实践探索和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04):1-19.
[19] 蒋乃平.模块化课程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1,22(28):16-19.
[20] 张雨萌,人工智能头条.人工智能必备的数学基础有哪些[EB/OL].[2019-10-18].
https://mp.weixin.qq.com/s/nWC-9UDozFXCKpCe4OqPIA.
[21] 林健,郑丽娜.美国人工智能专业发展分析及对新兴工科专业建设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04):20-33.
[22] 陈涛,韩茜.四螺旋创新集群:研究型大学人工智能发展生态重构与路向探究——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为例[J].重庆高教研究,2020,8(2):48-61.
[23] 王治东.人工智能研究路径的四重哲学维度[J].南京社会科学,2019(9):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