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调试会编程 这所学校的“无人机”飞进国赛
10月20日,天空晴朗。湖南工贸技师学院教师胡权和石真早早起床,调试起自己的宝贝无人机。很快,他们要参加全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大赛湖南选拔赛。
当天,2020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技能大赛湖南省选拔赛在湖南工贸技师学院举行。作为国家一类大赛省级选拔赛,吸引了来自长株潭及张家界等地的20余支队伍前来一较高下。
小小无人机作用大
上午10时许,“呜……”伴随着一阵轰鸣,场外赛专用场地上,调试完毕的无人机缓缓起飞。胡权紧盯着操控台,随时做好调整准备。
此次,他们的无人机扮演着“植保机”的角色,赛事主题是模仿飞行器植保机喷洒农药作业。场地内,早已模拟好省内地形和植被特点,设置了多道关卡。
与一般无人机比赛不同,这项赛事要求参赛队伍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图像识别识等自主研发技术,让无人机实现从目标检测到自主决策,所有动作完成均由其自主实现。
识别目标颜色、精准绕过障碍物、随地形起伏自动升降,最后还要定点降落……胡权、石真配合默契,完成了一系列操作,最终以全场最高分夺得无人机装调检修工赛项职工组第一名。
“相比人工喷洒,无人机操作具有安全性更高、喷洒更均匀、效率更高等特性。”该项目裁判长廖志远副教授表示,人工撒药工人容易中毒,拖拉机撒药对农作物伤害大,相比之下,无人机喷洒出的农药雾化更好,覆盖面广,药性不容易流失。
智能传感器赛项的比拼现场,选手正紧张地进行编程调试。他们面临的命题是,利用传感器和机器人,设置编程完成充电宝的组装、贴牌、运输入库等一系列程序。最终,湖南工贸技术学院的刘江圣和陈江魁夺得该项目全省第一名。
据了解,本次比赛设3个赛项,每个赛项设置职工组(含教师)和学生组两个组别,均为双人团体赛。来自全省多个学校及企业的近50名选手参加角逐,优胜选手将代表湖南,参加今年11月份在山东青岛举行的全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技能大赛总决赛。
无人机装调检修工月薪过万元
不仅是学校,比赛还吸引了不少企业选手。来自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的万军表示,希望通过大赛能够了解更多无人机的前沿技术,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
“这类大赛在全国尚属首次,对于培养我省人工智能领域高素质技能人才、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等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承办单位,湖南工贸技师学院院长陈大雄表示,人工智能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前沿,此次国赛选拔赛旨在了解、掌握人工智能应用技术领域的先进技术标准技术要领。
如火如荼的大赛与人才的炙手可热形成呼应。记者从我市多所高校和职业院校获悉,今年各校智能制造相关专业均十分火爆。
作为此次比赛的大赢家,湖南工贸技师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学院开设了低空无人机技术应用专业,现有学生300多名,很多学生在毕业前就被争抢一空。“尤其是熟练的无人机装调检修工,月薪至少超过万元。”该负责人表示,这样的技术工人,不仅要具备装调技术,还必须掌握编程技术和娴熟的综合运用能力。
接下来,该校还将督促入选选手认真备战国赛,并充分发挥技能大赛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把赛场作为检验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的标尺,鼓励师生参加各类技能比拼,不断优化专业建设,紧贴省市产业发展趋势,为湖南省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