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人人通生态云平台

河南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2019年12月28日 星期六

咨询热线

400-6908-558

在线学习
153 人
云校学校
220 所
云校老师
158 人
云校学生
454 人
云校家长
51 人

立即报名

平台动态

Platform Dynamics

您的位置:bitop交易所 > 平台动态 > 新闻详情

发挥人工智能优势 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赋能

bitop交易所


    乡村振兴,基础在教育;振兴乡村教育,关键在教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如期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必须建设好乡村教师队伍。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教学方式”。当前,我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结构性缺员较为突出、整体素质有待提升、治理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应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赋能,加快补齐短板,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乡村教师队伍。

    ——赋新能:以人工智能驱动教师培养,补“缺师少教”之短,筑牢乡村教师队伍之基。

    因乡村师资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我省一些乡村教育质量受到影响。破解这一问题,对满足乡村居民对优质教育的美好期待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深化师范教育课程改革,涵养新生力。应依托省内师范院校深化师范生培养课程改革,优化人工智能应用等教育技术课程,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纳入师范生基本功培养。

    二是培育乡村教育带头人,激发新活力。应鼓励省内各市州、各高校开展“培养乡村教育家”行动,在乡村中小学遴选优秀教师、校(园)长。建立名师、名班主任、名校(园)长网络工作室,开设名师网络课堂,让优秀的教学及管理经验走出去、传播开。

    三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拓展新思维。通过推行网络课堂方式,组建一批农村网络联校群和“名师网络教研联盟”,带动乡村教师参与名师引领、网络研讨、资源开发、资源应用等活动,从而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式,从传统的“一般教师”转型为“超级教师”。

    ——赋动能:将人工智能融入教师培训,补“师能不足”之短,激活乡村教师队伍之源。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通过“互联网+教育”加强乡村教师培训工作。

    一方面,应将人工智能融入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训,狠抓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遴选省内部分高校、知名中小学和乡村中小学签署对口支援帮扶协议,通过“整合开发培训资源、推行同步课堂、帮助打造示范校与骨干队伍”等,精准帮扶乡村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依托省级培训中心、“双一流”建设高校等开发在线学习平台,对省内乡村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应用全员轮训。

    另一方面,运用人工智能开展“私人订制”,实现城乡教师智能“手拉手”。开展教师智能研修行动,建立课程资源库,为乡村教师提供精准化、定制化高质量研修服务。建立远程同步智能课堂,充分发挥知名学校的品牌力和影响力,通过结对子、组建学科小组、联合工作室等方式,实现城乡教师“智能手拉手”,提高乡村教师专业能力。

    ——赋效能:以人工智能助力教师管理,补“治理体系”之短,凝聚乡村教师队伍之力。

    我省高度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先后出台《湖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政策,应加快将制度优势转化为乡村教师治理效能。

    一是充分运用人工智能为乡村教师减负。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让信息多跑路、让教师少跑腿,减少乡村教师重复采集数据、填报表格、参加研讨会议等负担,让乡村教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二是加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全省乡村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为乡村教师职称评聘、评优评先、荣誉表彰、考核评价、项目申报等提供依据,打通教师管理服务“最先一公里”。

    三是构建服务乡村教师终身学习体系。推进乡村智能化校园建设,共享湖南省图书馆及各市州图书馆的电子图书资源,为教师终身学习搭建良好平台。建立省内乡村教师电子学习档案,记录所学课程、学时学分和学习成效等信息,方便教师及时查询、动态调整学习内容,提升学习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