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下有为 未来可期
6月27日,上海启动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示范应用,一辆智能网联汽车在路上行驶。 在四川德阳市人民医院拍摄的工作中的钛米消毒机器人。 新华社发 近日,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中国上海举行。各国大咖云端论道,人工智能的当下作用与未来前景愈发清晰。 在全球协力抗疫的背景下,人工智能被赋予了更多期待和重任,在疫苗药物研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大显身手。与此同时,随着新技术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人工智能凝聚全球智慧、助力全球经济复苏的力量更加凸显。 1 疫情防控 人工智能淬炼本领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人工智能的相关应用大显身手,成为疫情防控的生力军。在疫情监测与分析、人员物资管控、药品研发等方面,人工智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淬炼。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指出,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中国进行疫情趋势研判,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努力找到每一个感染者、穷尽式地追踪密切接触者并进行隔离。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说,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溯源,可以快速界定感染者,在人群和感染者之间竖起一道“防护墙”。“有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之后,不仅可以了解不同地方散在病例的关联性,还可以对病例发生的时间、环境等进行深入分析。” 百度董事长李彦宏说,百度发明的LinearFold算法可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二级结构预测从55分钟缩短至27秒,更快地预测病毒变化趋势,以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高疫苗研发的效率。 在人工智能大会召开期间,腾讯首席运营官任宇昕对外发布了腾讯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平台“云深智药”,这一平台将帮助研发人员提升临床前药物发现的效率。据了解,腾讯已和多家药企达成合作,将AI模型应用到实际药物研发项目中,其中就包括对抗新冠病毒药物的相关研发。 在疫情防控一线,人工智能的存在感也很强——人工智能多人体温快速检测解决方案有效降低了火车站、地铁等公共场所工作人员被传染的风险;无人驾驶系统支撑的无接触送餐车和无人消杀作业车,大幅减少和避免了交叉感染…… 在肯定人工智能作用的同时,专家和业内人士也表示:人工智能虽然管用,但在现阶段仍面临着技术上的“天花板”。 “我们没能在武汉暂时关闭离汉通道的时候派遣大量无人车帮助人们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也没能通过生物计算快速找到新冠病毒疫苗。”李彦宏坦言,“我们也没能够储备足够多的基础技术和应用,来应对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逆全球化风险”。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此次疫情中,人工智能体现出了强大的物资调配能力,帮助政府实现了智能化管理。但这只是人工智能的起点,疫情的控制主要是靠传统智慧和城市管理实现的。 “疫情之后我们需要反思,未来人工智能如何改善城市管理,加快公共卫生体系的预警速度?医疗机构数据如何第一时间汇聚到大数据平台,提前发出警报?”张文宏说。 2 经济复苏 人工智能注入动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世界经济格局或已接近从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赋能新业态、新模式,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 截至2019年底,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的规模超过510亿元,人工智能企业超过2600家。今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仍然茁壮成长。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以工商登记为准,我国今年前5个月新增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近11万家,同比增长28.54%。任宇昕也表示,今年前4个月,微信生态数字岗位增加近60万个,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舞台。 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创伤,也让更多人看到,未来产业发展将更依赖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新基建”。专家指出,中国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并非仅仅是为对冲全球性经济下滑而出台的救市之策,而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动谋划,是一项“既应需求而建,也谋未来而建”的战略布局。 李彦宏认为,AI的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一是技术的智能化,二是经济的智能化,三是社会的智能化。“目前我们正处于从经济智能化的前半段向后半段过渡的时期,人工智能已经证明或者初步证明了其对所在行业的颠覆和重构潜能。” 在新基建的激励下,不少地方和企业正紧抓“人工智能+新基建”机遇,逐步走出了一条由需求导向引领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应用倒逼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的发展路径。 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刘胜义表示,腾讯正持续加码新基建投入和布局,其中人工智能正是重点投入领域,仅腾讯长三角AI超算中心预估投资已超过450亿元。目前在制造、医疗、政务、文旅、金融、游戏、物流、教育、交通等领域,腾讯AI都有广泛的落地。 在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上海市发布了一批世界级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包括张江科学城、华东无人机基地、申通地铁等。在此之前,上海已开放两批30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涉及医疗、教育、文旅、城市管理、司法、金融等十大领域。 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实现了良性发展,一是技术创新日益活跃,语音识别等部分应用技术处于全球领先的水平;二是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三是人工智能与行业融合应用在不断深入,各领域+人工智能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地涌现,前景可期。 3 全球布局 人工智能开放合作 据德勤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预测,到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超过6万亿美元。面对数字经济的发展机遇,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将人工智能列为优先发展的国家战略,在政策及资源上给予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各大科技巨头也纷纷布下大局。 面对机遇与挑战,在人工智能领域加强合作、实现共赢的呼声愈发强烈。 德国思爱普公司全球首席执行官柯睿安说,中国已成为技术创新的热土,并正在成为AI领域的全球超级大国。“我们期待着未来继续发展业务、增进合作。” “智能互联的未来需要多家公司通力协作。”高通总裁安蒙表示,高通公司一直致力于在全球生态系统内实现合作,并通过合作创造新技术。公司目前已经与全世界和中国的众多领先公司合作,利用5G和AI在多个行业推动创新和增长。据了解,围绕5G和AI,高通创投目前已经投资了60多家中国企业,其中许多已经成为行业内具备较强影响力的创新公司。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则透露,正在中国建立相关工程团队,预计未来会在上海工厂中运用更多智能化软件。“我们会在中国做很多原创性工程开发,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把美国的东西搬到中国。” “人工智能是跨越国界的,是需要国际合作的。人工智能的未来,一定是大爱(AI)无疆的。”商汤科技董事长汤晓鸥说,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包容的学术领域,人工智能不仅跨越学术研究领域、跨越工业应用行业,也跨越学术和产业边界。最重要的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未来,需要各领域的学者、各产业的工程师、各国家的研究人员,紧密合作,共同努力。 苗圩表示,加快人工智能发展,是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人类福祉的重要抓手,坚持开放合作是必由之路和全球共识。要集聚全球智慧,加强人工智能相关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等研究,支撑新一代人工智能行稳致远
-
发挥人工智能优势 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赋能
乡村振兴,基础在教育;振兴乡村教育,关键在教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如期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必须建设好乡村教师队伍。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教学方式”。当前,我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结构性缺员较为突出、整体素质有待提升、治理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应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赋能,加快补齐短板,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乡村教师队伍。 ——赋新能:以人工智能驱动教师培养,补“缺师少教”之短,筑牢乡村教师队伍之基。 因乡村师资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我省一些乡村教育质量受到影响。破解这一问题,对满足乡村居民对优质教育的美好期待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深化师范教育课程改革,涵养新生力。应依托省内师范院校深化师范生培养课程改革,优化人工智能应用等教育技术课程,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纳入师范生基本功培养。 二是培育乡村教育带头人,激发新活力。应鼓励省内各市州、各高校开展“培养乡村教育家”行动,在乡村中小学遴选优秀教师、校(园)长。建立名师、名班主任、名校(园)长网络工作室,开设名师网络课堂,让优秀的教学及管理经验走出去、传播开。 三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拓展新思维。通过推行网络课堂方式,组建一批农村网络联校群和“名师网络教研联盟”,带动乡村教师参与名师引领、网络研讨、资源开发、资源应用等活动,从而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式,从传统的“一般教师”转型为“超级教师”。 ——赋动能:将人工智能融入教师培训,补“师能不足”之短,激活乡村教师队伍之源。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通过“互联网+教育”加强乡村教师培训工作。 一方面,应将人工智能融入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训,狠抓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遴选省内部分高校、知名中小学和乡村中小学签署对口支援帮扶协议,通过“整合开发培训资源、推行同步课堂、帮助打造示范校与骨干队伍”等,精准帮扶乡村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依托省级培训中心、“双一流”建设高校等开发在线学习平台,对省内乡村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应用全员轮训。 另一方面,运用人工智能开展“私人订制”,实现城乡教师智能“手拉手”。开展教师智能研修行动,建立课程资源库,为乡村教师提供精准化、定制化高质量研修服务。建立远程同步智能课堂,充分发挥知名学校的品牌力和影响力,通过结对子、组建学科小组、联合工作室等方式,实现城乡教师“智能手拉手”,提高乡村教师专业能力。 ——赋效能:以人工智能助力教师管理,补“治理体系”之短,凝聚乡村教师队伍之力。 我省高度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先后出台《湖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政策,应加快将制度优势转化为乡村教师治理效能。 一是充分运用人工智能为乡村教师减负。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让信息多跑路、让教师少跑腿,减少乡村教师重复采集数据、填报表格、参加研讨会议等负担,让乡村教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二是加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全省乡村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为乡村教师职称评聘、评优评先、荣誉表彰、考核评价、项目申报等提供依据,打通教师管理服务“最先一公里”。 三是构建服务乡村教师终身学习体系。推进乡村智能化校园建设,共享湖南省图书馆及各市州图书馆的电子图书资源,为教师终身学习搭建良好平台。建立省内乡村教师电子学习档案,记录所学课程、学时学分和学习成效等信息,方便教师及时查询、动态调整学习内容,提升学习实效。
-
人工智能与经济学和管理学如何融合,他们要干这件事
问道讯(问道者李百)为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学和管理学科的交叉融合,从而进行跨学科的探索性研究,《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和计量经济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将共同举办 “机器学习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的应用”专题研讨会,并着手向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征集论文。 近年来,人工智能风起云涌,成为全球范围内证明国家创新能力的一项关键技术。去年7月,国务院也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把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上升到了国家战略。 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组成部分,无疑是人工智能科学研究和应用领域的重要驱动力,它的发展必将带来一系列传统决策机制的根本性变革,推动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重大转型。 有鉴于此,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和计量经济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共同发起了这个专题研讨会,届时,研讨会将遴选优秀论文进行宣讲,并邀请知名中青年专家共同研讨。 有必要了解下举办此次研讨会的三大主体。 《中国工业经济》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类综合性权威理论刊物,重点覆盖国民经济、产业经济、工商管理、案例研究等学科领域,专门刊发以重大前沿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前瞻性、引领性、规范性最优秀研究成果,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科学A类重要学术期刊(历年),中国工业经济学会核心期刊。 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Wang Yanan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conomics,简称WISE)成立于2005年,致力于推动国内现代经济学和现代统计学等学科教学与科研的国际化和规范化,在短期内已成为中国南方乃至全国甚至亚洲一个颇具影响力的现代经济学和现代统计学等学科领域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2009年底,由WISE申报的“计量经济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获批立项,这是全国首个文理学科交叉的经济学科重点实验室。2010年9月,为推动海西的经济学科和统计学科教学和研究的发展,为地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由WISE申报的“福建省统计科学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获批立项,这是基于文理交叉的福建省唯一的省级统计学科重点实验室。 2012年10月,WISE联合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成功申报“计量经济理论与应用创新引智基地”(简称“111计划”)。 值得一提的,依托这些平台,WISE组建了一支以国际知名经济学家为领军,高层次人才为中坚力量,优秀海内外博士为主力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职海归师资团队,并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实验经济金融实验室、金融模拟实验室以及高性能计算机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