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有哪些课程
人工智能出现对我们未来的创造力要求比较高。怎样才能设计一个有创造力的学习环境和教育体系,以培养有创造力的学习者。今天格物斯坦小坦克分享的文章将为您答疑解惑。 现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很快,很多原来人类做的工作机器人做效率更高,这种情况有很多人看成是一种威胁,其实人工智能的出现是在帮助人类去发现和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不断探索那些只有人类才能做的事情。在线教育、智能学习这些新东西也不会代替教师,反而能把教师从平庸的、流程化的备课、讲课、批改作业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去陪伴学生,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让教师真正回归到学习的“协作者”、智慧的“助产士”这样的角色。 这样一类比,道理就通了。小到一个机构,大到全体人类,在今天这个快速而剧烈变动的时代里,都必须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我最擅长的,最不会被替代的能力。这种能力一定不是知识的记忆。在各种感知能力上,视觉、听觉、触觉,人类也会被人工智能超过。在这个背景下,人类与社交、情感、创造有关的能力就显得特别珍贵,这些能力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成就,这些能力是人类的独特优势,甚至因为这些能力的存在,人才之所以是人。 创造力是可教的,而且有很多的方法。事实上,很多人们通常认为是性格特点的东西,比如好奇心、乐观、勇气、创造力,都是后天可以培养的,是学校应该教而没有教或者忽视的技能。很多人认为创造力就是什么都不用干,只要等待灵光一现的时刻。其实创新是一种严肃而深刻的思维工作,我们必须采用全脑思维,就是将左脑和右脑都用上,将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组合运用,才能有效地实现自己的创造力,产生出实用有效的创新出来。 既然创造力这么重要,那我们的教育对创造力的培养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现在主流的教育体系诞生在大工业时代,教育的目的是快速培养劳动力,所以一切都要标准化:问题标准化、答案标准化、教学方式标准化、上学年龄和上课时间标准化、考核标准化…… 在这样的环境下,别说培养创造力,让我们与生俱来的创造力能不被破坏恐怕都很难做到了。所以我们经常会发现,年龄越大,受教育越多,创造力越弱。
-
继深圳后,北京开展人工智能审图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消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近日发文,同意北京市开展建设工程人工智能审图试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在函件中提出,北京市相关部门要在现有数字化审图系统基础上,引入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研发人工智能审图基础系统,形成可靠的人工智能审图能力,进一步提升审查效率,提高勘察设计质量,推动勘察设计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关于开展人工智能审图试点工作的请示》(京规自文﹝2020﹞388号)收悉。经研究,现函复如下。 同意你市开展建设工程人工智能审图试点工作。你委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9﹞ 11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19﹞92号)要求,在现有数字化审图系统基础上,引入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研发人工智能审图基础系统,形成可靠的人工智能审图能力,进一步提升审查效率,提高勘察设计质量,推动勘察设计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进展和取得的经验及时报我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