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自古以來的民生大計,随着科技的發展,各行各業都在發生着天翻地覆發的變化,教育行業也不例外,人工智能教育正在逐步展開。近期,一本名叫《人工智能實驗教材》的書引發了熱議。

《人工智能實驗教材》主要面向中國學齡前兒童,書中覆蓋了從幼兒園到高中全部中小學階段的學生群體。這個階段是孩子學習發展的起跑線,廣大家長十分看重,這也是引發熱議的主要原因。

政策驅動人工智能教育發展
事實上,我國早在2017年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就曾明确提出智能教育項目的發展,強調了開展全民智能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在中小學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的相關規劃。不僅如此,完善人工智能教育體系學科布局也被列入規劃當中,在大學設立工智能專業,推動人工智能領域一級學科的相關建設,形成“人工智能 X”複合專業培養新模式。
而在2018年1月召開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标準(2017年版)》的發布正式将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正式劃入新課标,并計劃在中小學階段引入人工智能普及教育。
人工智能教材的推出,既是政策環境影響下的産物,也是市場需求影響下的成果。

人工智能教材普及勢在必行
人工智能在問世之處就被世界各國視為未來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是未來競争的核心,我國想在人工智能發展中取得長遠進步就必須從娃娃抓起,大力推動人工智能普及教育,打造完善的人工智能教育體系。專家認為,在人工智能教育大趨勢的影響下,人工智能教科書、教輔資料等必将形成大規模的市場。
認識到這一點并非隻有我國政府,美國和德國都已相繼出台了新的人工智能國家戰略,大力推動人工智能人才的培養計劃。足以見得,人工智能教育的發展必将成為教育行業的主要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