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如何开展人工智能教育
人工智能是一个技术含量极高的领域,尤其有一些用到高等数学的算法,很多都超出了中学生的学习范围,有些甚至超出了大学本科的学习范围,但是这并不妨碍中学生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的原理和发展方向。综上所述,在中小学开设好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
第一,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要聚焦育人目标和呼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双轮驱动。
第二,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既要关注人工智能最前沿的发展,又要立足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实际,注重构建面向全体的普及性课程、面向群体的发展性课程和面向个体的荣誉性课程,给各类学生提供丰富的选择性。
第三,在课程实施上,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学生也可以成为很好的助教甚至是优秀的课程教师。
第四,在课程资源建设方面,学校应充分利用社会、网络资源,为学生人工智能学习搭建很好的资源平台,让学生能够方便、准确地获取相关知识。
第五,课程建设的主体是教师,学校要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制度和学校文化,促进教师专业自觉发展。人工智能+跨学科课程的建设,需要学校建立良好的跨学科专业合作的体制机制。
第六,关注挖掘人工智能教育的育人功能,特别是人工智能在培养学生创造力发展、脑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