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人人通生态云平台

河南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2019年12月28日 星期六

咨询热线

400-6908-558

在线学习
153 人
云校学校
220 所
云校老师
158 人
云校学生
451 人
云校家长
51 人

立即报名

学习场景

您的位置:bitop交易所 > 学习天地 > 学生编程

  • 人工智能进课堂(广州篇)

    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课程已被越来越多省市地区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编程成为新时代学生的必修技能。 近日,广州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公布广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改革实验区、校的通知》,确定荔湾区、天河区、黄埔区3个区为市人工智能课程改革实验区,全市147所学校为市人工智能课程改革实验校,其中包括广州市执信中学、广东实验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众多重点学校。

  •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学习人工智能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学习人工智能,这个理由让你服气! 2018年4月28日,全球首部人工智能普教教材发布,并将进入中国中小学生的课堂,标志着抢占人工智能制高点的战斗已经正式打响。中国国内已经有高校开始设置人工智能的相关科系,教育部加快培养新兴领域急需人才,与人工智能紧密相关的专业与工作日益受到关注。 必须承认,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日渐人工智能化的科技时代,传统行业正在被科技革新。从无人停车场、到无人超市,再到刷脸点餐的无人餐厅。甚至,在原本认为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围棋领域,阿尔法狗的横空出世,也让人类无从招架。 看到下面这张机器人指挥人类工作的图,你能想象得出来,在未来,我们的孩子被机器人操控时却一无所措。 我们该如何规划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生活? 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谓迅速,无论是在什么方面都已经开始前进了,比如说教育方面,人工智能的早已出现,甚至有人在网上,找人工智能的老师教学,这些都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体现。而当下,正是人工智能普及的风口浪尖,谁能抢先一步抓住这个风口,就会在未来时代占有主动地位。 你以为未来还遥远,其实危机正在悄悄来临 目前,“无人银行”正如春笋般涌出来。 找不到一个保安,取而代之的是人脸识别的闸门和敏锐的摄像头; 找不到一个经理,取而代之的是会微笑说话,对你嘘寒问暖的机器人; 找不到一个柜员,取而代之的是更高效率,懂你所要的智能柜员机。 在西班牙世界零售大会上,刘强东说了很多,核心就三句话: 未来京东,百分之百无人化运营,将是一家自动化运营的公司。 充分利用AI技术可以减少人们的工作时长,未来一天只要工作两小时。 采用机器人自动对账、派送等,十年内,京东员工将减少50%以上。 人工智能的出现,导致很多岗位被代替。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学习人工智能?因为,不想被人工智能征服,就得先学会怎样制服人工智能,这是最明智的选择。这个理由让你服气吗?

  • 21世纪最火”的专业又来了!少儿编程 孩子不学就输了?

    机器人编程、图形化编程、Python等不属于信息学编程范畴 不要抱着升学加分目的去学,能走多远要看个人兴趣及悟性 今年暑期,少儿编程课程仿佛一夜之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且轻易地取代了机器人、马术、击剑等曾经的热门课程,站在了课外活动“鄙视链顶端”,即便是上万元的课程收费,似乎也阻挡不住家长们“不让孩子输在人工智能起跑线上”的热情。 当被问及为何会如此热捧少儿编程时,“锻炼孩子思维能力的新方法”是不少家长的答案,更有甚者将少儿编程作为升学阶段进入名校的砝码。在网络上检索,“21世纪最火的专业”“21世纪最流行的语言”等描述赫然可见。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少儿编程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少儿编程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0亿—40亿元,用户规模约1550万,行业规模将在5年内达到300亿元,有分析者将其视为“下一个奥数级别的市场”。纷繁复杂的培训机构、火爆的培训市场背后,少儿编程搭建的课程体系到底能让孩子们从中收获什么?连日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进行了调查。 起跑线? 提高逻辑能力还能加面试分 孩子们纷纷转学编程 “身边几个妈妈都让孩子转学了编程课,我们九岁才开始学都有点晚了,做家长的不能给孩子拖后腿啊。” “乔布斯11岁开始编程,成了一代传奇”“比尔·盖茨13岁开始编程,31岁成为世界首富”“扎克伯格10岁起步 ,埃隆·马斯克更早了,才9岁”“让孩子做未来的引领者而不是被淘汰者”……这样的广告语,让徐燕毫无抵抗力。 “都说不会编程的人等于文盲,今年成都有初三、高一的孩子就通过信息学竞赛早早签约名校,我怎么也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抱着多学点东西就多条路的念头,在咨询多家培训机构后,徐燕一次性给6岁儿子牛牛报了为期一年的少儿编程培训班,即便是13000元的价格也没有让她皱一下眉头,即便这是目前为止,徐燕给儿子报的最贵的兴趣班。 被少儿编程这场龙卷风席卷的家长并不在少数。鹏鹏的妈妈是朋友圈“晒娃狂魔”,细心的朋友发现,以前经常晒儿子搭建机器人的鹏鹏妈妈,最近却开始晒坐在电脑前的儿子,“身边几个妈妈都让孩子转学了编程课,能提高孩子的逻辑能力,还说小升初面试很加分的,我们九岁才开始学都有点晚了,我们做家长的不能给孩子拖后腿啊。”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调查了解到,少儿编程从去年开始逐渐火热,甚至被业内人士称作“下一个奥数”。记者以“ 少儿编程”为关键词在天眼查进行搜索,相关公司数量多达252家。不仅业内知名的“童程童美”“编程猫”“小码王”等机构已在成都开设分支机构,部分的校区数量已经突破10家,同时诸如“千里码少儿编程”等本地机构也步入少儿编程的赛道,前两年风光无限的机器人培训机构也增开了少儿编程课程。 必修课? 2017年开始风行备受热捧 学费一年起步价上万 “你知道小升初奥数竞赛已经取消了吧?现在取代的是信息学竞赛。”另一家培训机构的老师在推销中表示。 从收费情况看,不少培训班一年的起步价在万元以上,参加培训的学生以小学生、初中生为主。 在少儿编程教培机构的宣传语中,也常常能看到“升学”“必修”等字眼,越来越多的家长也认为必须让孩子学习编程,似乎不学就会被时代淘汰。“看着其他孩子都在学,自己孩子学了总不吃亏。”虽然鹏鹏妈妈说,鹏鹏班里不少同学也都报名了编程班,但实际上,学文科的鹏鹏妈妈至今也并不清楚少儿编程究竟学些什么。 记者调查了解到,少儿编程在国内开始显示其强劲的风头是在2017年。当年,《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明确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2018年, 浙江、天津、江苏等多地将编程纳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和高考的内容体系,南京、天津等地将编程纳入中考特招范围。 在一些地方中小学尤其是民办学校,少儿编程日渐成为招生的重要考核标准之一。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少儿编程。在调查过程中,有几家少儿编程培训机构向记者介绍学习理由:孩子学了编程后可以参加信息学竞赛,如果成绩拔尖,就不用参加高考;编程不仅能作为孩子的一门技能,以后小升初、初升高都可以加分……“你知道小升初奥数竞赛已经取消了吧?现在取代的是信息学竞赛。”另一家培训机构的老师在推销中这样向记者表示,现在不少学校择优录取时都认信息学比赛证书。 公开报道显示,近年来竞赛生被名牌大学提前录取的消息确实存在。在2019年四川100名保送生中,就有多名来自信息学奥林匹克国际集训队。 教什么? 可视化图形编程、机器人编程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 “6—9岁孩子可以先从乐高的课程开始,9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专门学习编程语言。” 价格过万的少儿编程班,到底教给孩子们什么? 日前,记者在位于东方广场的一家培训机构内看到,两三名家长正坐在休息区等候,两间相邻的教室里各有六七个孩子在上课。这里的教室基本都是小间,教室里每个孩子面前都有一台电脑。当记者询问能否参加体验课时,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必须要孩子亲自前来才能进入教室听课,“老师会通过电脑程序掌握孩子的基本水平,看孩子适合学哪个阶段的编程,一般建议从6岁开始从机器人编程入手,9岁左右的孩子可以学习Python编程,但前提是孩子数学成绩要好。”透过教室门上的玻璃 ,记者发现,两个教室的主题都是完成一款小游戏,孩子们的电脑上则是一串串字符等。 据业内人士介绍,少儿编程主要是基于可视化图形编程工具和基础编程语言构建在线编程学习平台和开源硬件平台,让孩子通过可视化图形编程、代码编程和机器人编程培养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等。 记者在多家编程培训机构了解到,虽然培训形式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但大部分推行的软件课程体系主要参考美国,教学内容较为同质。其中,从编程猫的官网来看,他们的课程有图像画编程和Python课程,而图像画编程是在Scratch基础上做了一定的优化。 在业内有“编程界的黄埔军校”之称的童程童美,官网显示有Scratch、Python、JavaScript等课程设计。 麦克少儿编程在锦江区攀成钢区域的校区,原本就是一家乐高俱乐部,“6—9岁孩子可以先从乐高的课程开始,9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专门学习编程语言。”当记者对10岁孩子能否跟得上学习进度提出问题时,工作人员回复记者完全不需要担心。 专家解析 四川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组织委员会秘书、 ACM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总教练杨鹏: 规范化的信息学教育之路依然漫长 一面是琳琅满目的编程课程,一面是家长看中的信息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两者的关联度有多大? “机器人编程、硬件编程、图形化编程、视觉编程、手机APP编程和Python、JAVA等,这些不属于信息学编程范畴,与信息学编程有较大差别。”四川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组织委员会秘书、ACM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总教练杨鹏认为,信息学课程除了程序设计,还包括数据结构、图论、动态规划、搜索、组合数学以及几何等知识领域 。而信息学强调的是通过程序设计去解决各类算法问题,程序完成后要通过严格的数据测试,要能在各种边界条件下和各种环境下设置的测试数据。这种严格的数据测试方法,目的是要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是否越早学习少儿编程越有优势?在杨鹏看来,对于信息学的学习,如果是小学生的话,可以从四五年级开始进入入门学习。 据悉,在过去的2018年里,四川参加信息学竞赛的总人数排名全国第二,相较2014年至少提高了4-5倍。“尽管中小学生的人数在不断增加,但是报名总人数的构成,依然是一个倒三角形结构。”他解释道,“底部的小学生最少,中部的初中生次之,顶部的高中生最多。这种倒三角形结构表明,四川省的青少年信息学教育还未走上正轨 ,规范化的信息学教育之路依然漫长。”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院长、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四川省特派员周世杰教授: 不要抱着升学加分目的去学 在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院长、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四川省特派员周世杰教授看来,相关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四川地区信息学教育低龄化发展的原因之一。 周世杰教授介绍道,许多中小学老师自己都不会编程,怎么能够教学生呢?其次信息学教材质量不高。现在,很多学校都有信息技术课,但大都只是教学生一点很基础的电脑知识,根本谈不上编程和信息学教育。针对这一问题,电子科技大学和组委会目前正在着手开发适用于中小学生信息学教育的专门教材。 在他看来,作为一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编程并不难学,事实上只要注意方式方法 ,即便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也只需要一个月就可以入门。但能走多远,能研究和开发出个什么来,这得看个人的兴趣以及悟性。”周世杰教授特别强调,“在做好信息学教育低龄化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如何开展教育的问题。比如不要片面理解编程,不要给孩子灌输功利学习的思想,抱着升学加分的目的去学,也不要一开始就讲晦涩的语言和算法。对于低年龄段的孩子,我们尤其要注意教育方法,以兴趣为引导,注意分层次开展信息学教育,比如最开始可以让小孩子用容易上手的scratch学编程,随着他们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再学习python、C++等编程语言。”

  •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需要学编程?

    跨入2019年,5G、物联网、AI机器人、自动驾驶、区块链、重复性岗位消失......这些充满未来感的词语,都随着技术的更迭,更加醒目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里。 还有一个词是当代家长无法回避的,那就是——互联网原住民。 00后的孩子是在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无论是学习查资料还是社交生活,玩游戏还是看电影,他们从小就沉浸在这个环境中,驾轻就熟。编程这件事对于他们来说,越来越像是一门底层学科,一种人人都要会一点的基础能力。 看几个例子: 在广东省,经试验通过一年级至高二11个年级的《编程教育》教材,2019年将把这些教材推向深圳、佛山等珠三角城市,2020年在省内21个地市中小学全面覆盖; 在长三角发达城市,尤其杭州、温州,孩子小升初时,编程/信息技术被作为能力特长,写入加分模块; 在我们的中原大地郑州,一场中小学创意编程大赛,超过4万小学生竞相参加; 支付宝、百度、软银、微软,所有世界品牌科技公司都在举办自己的人才优选大赛,最小参赛者可能只有9岁。 时代之风强势刮来,站在这股风中的我们,必须有远见! 编程能给孩子未来带来什么样的优势? 来自杭州的初中生小易,在线上编程教育平台学习了才两年,便拿了编程比赛全国第一名,不仅如此,他还赢了免费去美国硅谷游学的奖学金。 (一)编程,让孩子戒掉游戏瘾 其实刚上小学时,小易也和其他同学一样经常打游戏,但学编程以后就很少玩了。他说用编程做游戏简直就是开了上帝视角,自己编一个游戏比玩别人的游戏有趣多了! 拖动积木就能创作,零基础也能入门编程 在编程课程上了几个月后,小易的编程能力进步得很快,其他方面也改变了很多: 比如理科成绩提升很快,左邻右舍有解决不了的电脑问题,找他保准行;他还在网站上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原本还苦恼孩子不爱交流的小易妈妈说,如果不是因为编程,孩子可能还是很内向。 (二)我用编程解决问题 学编程以前,小易一直不大喜欢总结数学错题。父母经常告诉他,需要整理错题本。可本子买了不少,小易就是坚持不下来,怎么说都没用。 后来有一天,小易妈妈发现他在电脑上整理了一套奥数错题文档——题目、解题过程、批改、解析一应俱全,她惊喜地问小易,你怎么突然开始整理了? 小易说用电子文档整理很方便,而且编程的思维让自己变得更严谨,画流程图时一定要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到才行,我现在觉得整理错题挺好的。 以往我们让孩子学奥数来锻炼抽象思维,但现在的奥数大多通过刷题考取高分,套路化、强记忆的解题方式,并不能真正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可是编程不同,不仅能够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独立分解、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对于孩子的逻辑计算思维也有很大的提升。 夸张点说,编程更能全方位培养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不断磨练自身技能,与时代一同前行,在人工智能浪潮下,孩子们不仅仅能够为自己创造更大的机会,未来更能够引领这个时代,为国家的科研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真正掌握人生的主动权。 所以,如果有人要问:到底要不要给孩子学编程。回答一直很简单: 当然要! 在教学内容方面,它与清华大学共同合作课标建设,已研发了超过500节编程课,涵盖数学、英语、物理等11个学科主题。学一门编程,可以将多门学科的逻辑架构打通,确实是前沿教育。 ▲80+教研教学人员均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巴黎十一大、京都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且具有相关教育工作经验; ▲100+技术精英自主研发出教学平台技术架构,核心成员曾就职硅谷著名科技公司。 智龙计划开发的编程课,不像传统课程,只是单调地记代码。而是把逻辑知识都包装在游戏化的故事里面,带孩子在趣味中学到知识,强化数理思维,再也不怕解难题。

  • 场景化学习——适应这个时代的学习方式

    场景化学习——在学习中构建类似实战的场景,让学员研讨或练习在该场景下的处理方式,并通过即时反馈促发学员改变,最终学会如何应对,即所谓的 “训对准战,训战结合”。 在职业乒乓球员训练中,常采用多球训练法和模拟比赛法——前者是通过反复接发球来巩固和纠正技术动作;后者则是从历史赛事中提炼出与不同选手对抗的战术,然后模拟比赛场景,锻炼球员的心理素质和实战能力。 破解传统培训困境 传统的课堂培训多以老师讲授为主,学员更多以受训者的角色出现。老师通过自己的经验总结,把自认为是知识点的内容一股脑儿地传授给学员,很多学员在课堂上听得很激动,但是回到工作场景中会发现,其中能够运用到的知识很少。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增强培训的效能?场景化的培训方法破解了这个难题。 “场景”概念的火爆源自于《场景革命》。在互联网时代下,人与人的连接方式发生了巨变。场景就是连接不同群体中不同个体的方式。换句话说:人们是被场景连接在一起的。 这种连接所创造的独特价值会形成体验,促成消费,甚至创造个体生存意义。场景是最真实的、以人为中心的体验细节,场景化培训也正是体现了“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包含“具体情景”和“此情境下遇到的问题”这两个要素,都可以称为场景化培训。从学习形式的角度看,案例教学、沙盘演练、红蓝对抗以及行动学习都可以使用场景化学习的方式。 培训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知识—技能—行为—业绩”的转化,通常这一转化过程会出现“自然衰减”,导致培训效果打折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场景化学习在学习设计时直接使用真实战例,搭建与实际工作场景相统一的模拟环境,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让学员把学习知识、训练技能、改变行为和产出绩效有效连接起来。 三大特征:助力培训提高效能 场景化学习的三大特征,如果在培训中合理运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培训效果。 更加贴近工作场景 传统的课堂培训多半是“听时激动,回去不动”,而场景化学习解决的是学员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促使他们提高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且学习完成之后,他们的学习转化效果也会得到提升。 减少集中培训时间 比如,通过慕课(MOOC)、微课等形式,能够让学员随时随地学习。同时,通过搭建云学习平台中的互动课堂,学员能够在导师的辅导下与一群有共同需求的人进行探讨。利用线上平台,能够解决学员80%的业务知识和技能问题,剩下的20%便可以通过线下的各种学习形式来解决。 解决团队协作问题 在进行场景化培训时,业务部门高管和专家会选择关键场景,再识别该场景涉及的人群。场景化学习更像是为这些拥有相同痛点的学员搭建一个学习圈,无论是线上互动还是线下讨论,都能够形成一种网状的学习环境。 发展路径:贴近真实业务场景 目前,教育可以被分为三个阶段。 教育1.0时代:以老师为中心 老师代表知识的“权威”,以单向讲授为主。学员获取知识的渠道有限,知识主要是从老师那里获取。这段时期,学习的主要形式便是老师传授知识。 教育2.0时代:以学员为中心 教育2.0时代,脑科学、神经教育学的研究成果被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强调在培训中发挥学员的个性、认知和创造性。学习应以学员为中心,学员要学会运用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以实现个人能力的提升。而老师更多是思考通过怎样的学习方式催化学员的学习热情,这是2.0时代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于是,便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教学形式,比如无领导小组研讨、案例教学、沙盘演练、情景教学等。这时,培训是在“别人假设的场景”下学习规律性的行动技巧,学员需要在培训后转化到自己的问题场景,转化过程中,培训效果会有衰减。 教育3.0时代:自发组建学习型组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知识越来越便捷,社区和朋友圈也成为信息交互的主要渠道。因而,教育3.0时代,人们自发组建学习型组织,他们通过主题研讨的形式对他们共同的业务痛点进行探讨。实际上,教育3.0时代与场景化学习的紧密度更高,更加接近学员个体的真实业务场景。 线上线下齐发力 随着培训技术的发展,场景化培训应更多通过线上平台进行。 线上:构建云学习平台 目前,很多企业主要是通过构建云学习平台,让学员利用碎片化时间将自己80%的能力提升放在云学习平台上完成。 例如华为,华为将云学习平台称为“三朵云”:第一朵是知识云,里面包含大量的标准化知识内容;第二朵云是方案云,包含各场景下的解决方案;第三朵云是体验云,集中体验最新的产品。 线下:团队学习,共创解决方案 针对剩下20%通过线上平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建立一种线下的团队学习形式。在这种学习形式中,学员们共创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解决方案。 基于此形式,老师的角色会随之向教练转变,他们在其中更多的是辅助学员,能够起到很好的牵引作用。因此,老师需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尽可能让自己的知识面与学员的工作场景和知识面重合。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已经基本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行为习惯,自主性越来越高,不再是教育1.0时代的权威讲授。现在的年轻人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判断,更喜欢通过虚拟社区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大家一起讨论创造和产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培训方式不能满足学员的需求,依然以单向讲授为主,那么学员一定不会为之“买单”。因此,场景化学习是非常适应这个时代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一套场景化学习和体验的教学设计,学员能够在其中发现问题,并创造出解决方案,从而提升成就感。未来,场景化学习会更加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