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教科书要进入高中?但具体实施仍然存在很大争议
随着时间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更迭,人工智能这个概念,对于大众来说,早已经不再陌生,它已经随着丰富的科技产品,入驻到我们的家庭之中。
当然,在“人工智能”词汇的同时,人工智能课程已经在各个大学逐渐上线,紧跟社会科技主流,为技术更迭助力,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
而就在最近,人工智能课程据说也要普及到高中教学之中了,让孩子从小学习接触这方面的知识,这样也更容易培养孩子的兴趣。
人工智能课程进入到高中教学中?人工智能课程如何在高中实施引争议
2016年,自AlphaGo打败世界顶尖棋手李世石后,人工智能风口开始兴起。2017年当AlphaGo再次战胜柯洁后,整个社会都开始对人工智能领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以及投入。
2017年7月,人工智能首次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之后政府开始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人工智能相关政策,全国掀起了一场“人工智能教学运动”,其中便包括如何在大学、高中逐渐普及人工智能课程。
而关于人工智能课程在高中的普及,却引来了很多的争议。很多人认为,人工智能课程技术,其实牵扯到很多大学所学的知识,对于高中生来说,太基础的概念没什么用。在负担较重的学业备考情况下,学生往往多人工智能课程没有多少兴趣,达不到学习效果。而且,目前高中老师的人员配置,他们也不一定懂人工智能的概念。
上述争议的确是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一味的强施知识,在学业繁重的情况下,学生反而容易对该课程产生反感情绪,更不利于将来的发展,不小心就会抹杀学生的兴趣。
当然,在该课程的普及过程中,如若能够用这类科普教科书焕起众多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大家对这个行业也有所了解,那么也是相当有益的,更有利于将来的报考专业。所以,后续的如何在高中实施成为了关键。
人工智能目前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这项技术的存在感还比较弱。即使是在美国和英国,人工智能目前还只是大学的必修课程。
因此,欲速则不达,要想让学生了解真正的人工智能这个技术,其无论是课程教学还是后续的科普推广,都应循序渐进,不能过于着急。不然,揠苗助长,损害的也是他们!